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4-11-5 09:08 |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魔导士
  
- 积分
- 4173
|
发表于 2023-9-19 14: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百度哥 于 2023-9-19 14:26 编辑
松江府城范围大致在今松江老城区,东至环城路,南至松汇路南约50米,西至谷阳路,北至环城路。陆路有四门:东为披云门、南为集仙门、西为谷阳门、北为通波门。四城门上面为城楼,东曰迎生、南曰阜名、西曰宝成、北曰拱宸。四城门旁分别设水关,除北门设内水关(水关在城内)外,其余三门均设外水关。四城门均设吊桥,人、车通行时,吊桥放下,不通时,吊桥收起。内、外水关均有关闸,船只允许通行时,开启关闸,不通时则关闭。府城外有护城河,外敌入侵时为天然屏障。护城河外通外河、内连城内市河,供城内居民饮用。四门外还建有月城(状如月牙),驻守兵士。松江府城曾是松江府衙、华亭和娄县县治所在地。辛亥革命后,府城渐毁,今位于迎宾路2号的松江区武装部内的打靶场,有一段府城遗址,墙体长127米,宽15至20米不等,土垣东侧有护城河,2013年6月被公布为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松江府城历史悠久,在其范围内,文物、名胜古迹众多,不少毁于历代兵灾,特别是1937年8月日军战机轮番轰炸了2个多月。今尚存唐陀罗尼经幢、兴圣教寺塔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砖刻照壁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望仙桥、云间第一楼等12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松江府城是由唐华亭县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唐天宝十载(751年)建华亭县时已经有城,何时修建,无从查考。据南宋绍熙四年(1193 年)杨潜等编纂的《云间志》载:“县之有城,盖不多见。……是唐之置县,固有城矣。”或许在建华亭县前,因守备防御外敌而修城。但此时华亭县城规模不大,“周回一百六十丈,高一丈二尺,厚九尺五寸。”南宋时的一丈是否与现代相差不大,如果按现代的度量折算,县城面积小于2公顷(30亩)。元至元十四年(1277 年),升华亭县为华亭府,领华亭1县,一年后改称松江府。此时可称松江府城。元末,张士诚据吴(苏州),占松江。为防元军进攻,扩建松江府城,将城西、城北部分土地扩入城内,包括瑁湖的东端也被扩入在城内,其范围大致为后来的松江府城。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 年),“按旧城”修城,城周九里一百七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护城河宽十丈,深七尺二寸。城墙上有敌台20座,窝铺26座,城垛3369个。明、清两朝,对城垣修葺11次,其4次专修护城河石驳岸。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修葺后,城周九里九十三步,垛口1911座,窝铺25座,炮台28座。
民国17年(1928 年)因修建松(江)汇(上海县汇桥镇)路时东、西穿越城垣,筑新东、新西两门。民国 19 年(1930 年),拆除四门外月城。民国25年(1936年),修建松金公路时,又建新南门。民国26年(1937年),从8月16日至11月6日,日军战机轮番对松江府城内外轰炸,松江府城成一片废墟。民国28年(1939年)初,扩建中山路,披云门被拆除。民国36年(1947年),江苏省建设厅批准拆除松江府城,收入用于修路,因该规定不合理未实行,但私自零星拆城时有发生。1951年为拓宽沪松公路、北内路(袜子弄)拆除通波门及两侧城墙。1952年,拓宽松金公路,拆除新南门。1953年,集仙门被附近菜农拆除残砖,又取走余土而毁。1958年,在整顿中山路时,拆除谷阳门残基。1960年,因拓宽松汇路,新东门、新西门被拆除。此时,府城新旧7门荡然无存。1976年为辟建谷阳路和两边住宅楼,西城垣残基被拆除。1978年修建上海照相机厂,取土城垣残基。东城垣一带修建部队汽车连营房、靶场、白云小学等,均取土城垣残基。1982年建白云新村,城垣余土被平整。至此,松江府城仅存打靶场内的一部分遗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