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学习生涯,按现在很多家长的追求,也可以算是一路名校过来的吧。小学,初中,都是某区第一学校。高中现在是退居第二了,因为顶尖头部市重点来开分校了。我最欣赏的学校是我的初中,那时新建的实验示范性学校。我们的校长很厉害,复旦数学系毕业,同时还是资深民主党派人士,一直担任县政协主席有十多年。他不上课,但我是全县数学尖子班星期天学校成员,全县优秀数学老师都会来轮流给我们上课,其中就包括我们校长。他的书法很好也是有一定知名度,为人亲切,随和,儒雅是我尊崇的知识分子,我们初中不但成绩遥遥领先,更是在开放性,人的素质培养走在前面,譬如周二下午不上课可搞各类兴趣班,我就去少年宫的电子兴趣班学习。但是现在反倒是没有过去开放了,分校搞的多,生源质量下降严重,一切也围绕成绩了。
高中我倒是评价没那么高,虽然他是一座近百年学校了,不细说了。但是有一点对我影响很深刻,也很欣赏。那是我们每年一二九,我们都要在学校礼堂集会,进行抗日革命歌曲的比赛。全班黑西装,白衬衫,帅的一批,那时还不是人人都有西装,没有的还要借。演唱的曲目都是,长城谣,我的家在东北松江上,黄河大合唱,游击队之歌,团结就是力量等等。至今想来那场面还是热血澎湃。这些学校传统奠定了我和我同学的三观,远比书本教育更有价值更能影响到人。
只不过经过岁月的洗礼,当年的那份热血和冲动变得更理性和深沉,对于歌曲的理解已不可同日而语。更明白自己最需要做的是什么,如何铭记历史,如何避免历史的重蹈。我不知道现在高中这些传统还在不在,如果在就好好利用它,善待它,从正义,历史,未来出发。年轻人的热血和纯真是宝贵的财富和力量要利用好真正有利民族和国家,走出历史的轮回,实现真正的复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