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白池”是上海五大园林之一, 园内草木苍翠,郁郁葱葱,质朴、自然、美丽、幽静。虽没有太湖石山的迷离,但确也是曲径通幽。有大香樟树、银杏树、松树等多种古树茂密四张,到处都有阴凉,果真是读书之处。明末著名画家,礼部尚书董其昌曾在此舞文泼墨,吟诗做画,结交文客,交流笔锋,热闹非凡,留下不少古迹文化供今人追思与共赏。 我漫步丛林与阁楼之间,抚古惜今,思绪万千而又宁静祥和,在代表松江历史的石碑“十鹿九回头”前驻足,只见碑上刻着十只雄健的梅花鹿在奔走,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传说天上有十头仙鹿下凡留恋松江景色,结果九头不肯返还天上,民间曰十鹿九回头,只有一头回到天上,故此松江又称茸城。清代教育家王韬认为回头之鹿是指代那些超然物外,激流勇退的贤哲;而松江民间认为松江是江南鱼米之乡,“莼鲈之思”使外出官宦经商者就像“十鹿九回头”一样,十有九人怀乡而思归。 在中国,鹿代表权利,地位,金钱,俸禄;在欧洲新年,圣诞老人的座驾就是梅花鹿,可见它能实现人的愿望,是幸福的使者。如此神物居然都留恋此处,可见松江人杰地灵,其吸引力非同一般。 乍一看,碑上回头鹿只有七头,却为何名为“九鹿回头”呢?有人认为是写史志的人数错了,有人认为“九”是代表数量多,是种寓意而非实数。我看到的玄机是:古时数数从右向左,因此,我们数到的第九头鹿,是与上排五头鹿同样的回头之势,而十头鹿中,有九头面向右,仅有第六头面向左。这两只与众不同的鹿,代表了返顾回头的姿态和九只同向的一致信念。佛家天地为六合,古人尚右,以右为尊,九亦为尊。在第六头鹿和第九头鹿上做文章,可见其禅理。 我自幼离开故乡,跟随父母辗转于南方数个城市,深有“浮萍”“没有脚的鸟”之感的我,在这座碑前突然却有种莫名的留恋和归属感。 作为中国第一批独生子女,我还在懵懂不经事时便跟父母到了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亲历了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目睹了国家天翻地覆的改变,而故乡的黄土地马路,在我35年的人生岁月里,却从来没有变过。我几乎不认识家乡的亲戚,我的同学朋友,是奔赴于各个国家之间,汲取着国际先进的知识和信息,并运用于国内建设的海归、高知、企业家们,为中国几十年来的飞速发展,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幸福的人们! 我独自驾车历经1700多公里,来到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落脚于松江。在忐忑不安中,平安度过了传说中的世界末日,迎来了另一轮新的发展。而我在自身专业新课题里,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我自诩“上半生珠三角,下半生长三角”。四十而不惑的我,重返这片土地,展示我蕴积的能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只有在梦里,还会见到故乡和故去的老人们。我相信,在我孤单而不孤独的人生旅途中,他们一路在庇佑。 当脚下的路都开满鲜花,而故乡依旧贫瘠苍白时,我依然保持着展望的姿势,为了中国梦,为了民族复兴的伟大畅想,我们放弃了自己的小家园,在风雨飘摇、坎坷曲折的道路上辗转,坚忍顽强,追求不平凡的奇迹。 当我两鬓白斑、荣归故里时,也立一块碑,雕刻我离神灵最近的心灵、最执着的守望——梦里是故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