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热线
标题: 关于外地人综合保险的事 他们已经成功了。 [打印本页]
作者: elain66 时间: 2025-3-24 01:13
标题: 关于外地人综合保险的事 他们已经成功了。
以前本地人很多小城镇应该要争取相应的待遇
作者: whoruwa 时间: 2025-3-24 08:36
你是来搞笑的吧,小城镇一年抵半年,这个一年才抵一个季度
作者: chtq 时间: 2025-3-24 09:02
本来就交的比小城镇少
作者: songyu0219 时间: 2025-3-24 12:10
据说1年顶不超3个月。
作者: chtq 时间: 2025-3-24 13:51
本帖最后由 chtq 于 2025-3-24 14:41 编辑
根据上海市人社局 医保局 税务局《关于做好本市原“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相关后续工作的通知》,自2025年4月起,上海市原综合保险缴费将全额转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其综合保险缴费年数全部计算为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费年限。
预示着,上海市外来人员综合保险转社保问题终于得到解决,至于是不是满意,还要看这些外来人员的最终反馈了。

按照《通知》,本次综合保险转社保是通过“全额转入、折算年限”的方式解决。
就是将规定领取的老年补贴全额转入本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职工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按照每年购买老年补贴凭证金额占当年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最低缴费金额的比例进行折算,并同步计算为职工医保缴费年限。
什么意思呢?
因为当时政策明确外来从业人员每年缴纳的综合保险费是上年度上海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最低缴费基数),其社保最低缴费金额就是最低缴费基数的20%(个人方式缴费比例),而其中的老年补贴凭证金额则为最低缴费基数的7%,相当于老年补贴凭证金额就是社保最低缴费金额的35%。
所以,按照本次《通知》的政策,每缴费1年的综合保险将折算成0.35年社保缴费年限,按月计算的话就是4.2个月,相当于之前的综合保险缴费年限按照每年35折计算社保缴费年限,反过来说就是差不多2年10个半月的综合保险换算成1年的职工社保。
比如你有6年的综合保险年限,那么折合成社保和医保缴费年限就是6*0.35=2.1年,换算成月份就是25个月。
上述是综合保险转社保的办法主要是针对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且尚未办理职工退休手续的综合保险参保人员。

若已经退休的怎么办呢?本次政策也给予了同样的补救机会。
其中,退休后尚未兑现老年补贴的,可以选择按照上述办法办理,并重新核算养老金,重新划算 的养老金从办理完成的次月起执行。
已经兑现老年补贴的,若本人愿意,也可以将已经领取的老年补贴全额退回给保险公司并按上述办法办理好后,同样从次月按重新核算后的养老金执行。

另外,对于尚没有到退休年龄的综合保险参保人员,本次政策也作了规定。
综合保险转社保后,如果社保累计缴费年限不足最低缴费年限(15-20年),且按规定应在上海退休的,可以在达到退休年龄时一次性补缴职工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费,但综合保险折算年限与一次性补缴年限合计不能超过3年(不含3年),也不能超过购买老年补贴凭证的综合保险缴费年限和社保最低缴费年限。
一次性补缴的基数按照补缴时本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
当然,本次将综合保险转社保政策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供本人选择。上述各类人员愿意按转社保的,4月份开始,就可以通过线上平台提出申请。对于需要一次性补缴的,有单位的,由单位通过线上平台申请;无单位的,由个人通过线上平台申请。
作者: 往事只能回味 时间: 2025-3-24 15:01
细则还没出来了吧
作者: rosa12112003 时间: 2025-3-24 15:19
还是想要工龄,来退休。但是没那么容易的事情,个人一分不交,单位交的可怜,又是商保。账户里的钱一丢丢想退休拿国家的钱,美的很那。
作者: whoruwa 时间: 2025-3-24 19:49
chtq 发表于 2025-3-24 09:02
本来就交的比小城镇少
他说的是争取相应的待遇
作者: 土特产 时间: 2025-3-25 14:21
2008年前,松江很多,乡办企业,村办企业,都没有缴社保了。。。外地人,有综合保险已经不错了。。。。
作者: 过期的粉丝 时间: 2025-3-26 11:26
这个政策是2025.3月-2030.3月期间,还要退休了才能折,2030.3月以后退休还不知道能不能折了,这段时间政策主要给外地人那些退休年限不够的人,人家一样工作了,因为当年政策,快退休这些人年限不够退不了休,这是最低的保障了。没有啥好争议的,已经是最低最低的了
作者: rosa12112003 时间: 2025-3-27 12:36
我觉得挺优待外地人的,一分不交,给弄个综合保险,本地人很多啥保险也没有。
作者: hillsheng 时间: 2025-3-27 13:58
还是占大便宜了,综合保险实际缴费加政府补贴只有社保最低缴费的19.5%,相当于一年抵两个月。现在算4.2月,是很占便宜了。好在综合险折算,一次性补缴限定了三年,没有让便宜太大。最后买单的还是老老实实交足社保的外企和外企员工。后面外企的羊毛薅的少了,问题就会出来。
其实当初不搞综合保险也没这档子事,就社保一个标准,要么参加要不参加,其他城市也没有类似保险,而且政府还掏钱出了补贴。现在非但不感激还得陇望蜀。外地施工企业当时要求缴的更少,只有社保最低缴费的5.5%,比综保12.5%还少不少,占的便宜更大。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7 22:03
hillsheng 发表于 2025-3-27 13:58
还是占大便宜了,综合保险实际缴费加政府补贴只有社保最低缴费的19.5%,相当于一年抵两个月。现在算4.2月, ...
最近抽空看了下企业年金。
一般分权益类和固定类。
后面看了下每年收取2%的管理费。
年金和个人 养 老 金貌似手法差不多
作者: hillsheng 时间: 2025-3-28 10:41
我们都交过20%的企业年金税,因为那时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还没推出企业年金制度,那时公司福利待遇都是照搬美国的,公司把超过工资社保三倍的那部分钱加上补贴,补贴比例和年限挂钩给你,做成公司补充养老金,在离职和退休时给你。由于当时没有年金制度也无法备案就变成了一个公司内部的补贴计划,到后面总部决定把这块业务卖掉解散公司时,为了10000%合规咨询税务部门怎么申报合适,结果税务欣然答复就是按一次性收入所得处理。后面大家就这一块被扣了几个W到几十个W的税不等。类似还有住房储蓄计划,那时也没有补充公积金,公积金之外自己额外交8%,公司贴你公司8%,贴20年额外搞了个住房储蓄计划。后来有了住房公积金补充计划,公司HR懒也不去转想办法,结果买房拿补贴时又按20%交税。后来到浙江头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公司帮你交最低公积金额度,然后帮你用自己部分收入(自己定)划进公积金缴费一以避税,两者一对比,缴税上的差别真是没话说。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1:18
hillsheng 发表于 2025-3-28 10:41
我们都交过20%的企业年金税,因为那时九十年代的时候,国家还没推出企业年金制度,那时公司福利待遇都是 ...
也许我们还有很多很多年才能到达那个阶段……
也许……谁知道呢
有了对比……辛福感就没了……
个人养老金没人投是有原因的。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1:23
年金的事回想了一下,个人和公司各投一部分,委托金融机构管理。收益不保证,管理费2%。领取方式和养老金一样。领取时最低3%的税,一次性领取20%。要承受货币贬值……
作者: hillsheng 时间: 2025-3-28 18:27
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应该免税的,毕竟客户是长期投入,承担风险的而且投资股市是对国民经济很大的支持,再抽成是不合适的,所以懂的没人买个人养老金。至于个税,高收入多交是应该的,问题是现在个税有点象工资税,高收入缴的税并不多。北京的富豪数和人均存款都高于上海,而上海的却个税上缴远大于北京。上海一个市的个税和整个广东差不多略少一些。其实很好理解,上海企业多,外企多,北京机关事业单位多,机关实际收入和纳税是否成比例,大多数人都清楚。造成了两者个税数额反倒是倒挂的现象。全国只有上海财政历年都能盈余,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税的征收这一块上海要规范很多,社保缴费也是一样。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8:59
hillsheng 发表于 2025-3-28 18:27
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应该免税的,毕竟客户是长期投入,承担风险的而且投资股市是对国民经济很大的支持,再抽成 ...
其实关于年金免税这事我一开始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但仔细看了下条款,小字是关键。
之前可能是记忆模糊的原因,一开始年金是睡前扣的(这点要翻历史数据了),后来是睡前扣(这个可以确认。)
再从托管的银行那边看到了年金娇睡的细则。一般退休后分批拿扣3%,一次性的扣20%左右。再细分就是个人收入不同,税率不同。
这个税有个专有名词:递延睡。意思就是延后娇。
所以倒推现在的个人 羊劳精……很多人就通透了。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9:01
hillsheng 发表于 2025-3-28 18:27
年金和个人养老金应该免税的,毕竟客户是长期投入,承担风险的而且投资股市是对国民经济很大的支持,再抽成 ...
奖金补贴两张卡……
讲好听点合理闭税。
哪些这么干懂的都懂。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9:01
刚上班的时候上海的起征点是800
作者: 晓松尼 时间: 2025-3-28 19:10
年金和个人杨劳金免税我觉得比较合理……
欢迎光临 茸城热线 (http://bbs.sj.net.cn/)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