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城热线
标题:
DVD的换代产品----中国EVD正向我们走来(特稿)
[打印本页]
作者:
hzw
时间:
2002-4-6 18:52
标题:
DVD的换代产品----中国EVD正向我们走来(特稿)
中国EVD正向我们走来(特稿)
02-4-02 摘自《阿里巴巴》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EVD)即将面世,其技术标准已经通过了由信息产业部组织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该系统技术规范已经得到国际电工组织(IEC)“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技术委员会”(TC100)的受理,进一步的技术验证和完善工作正在展开,EVD技术规范成为国际标准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产业化样机也已经问世,这是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透露的最新信息。
产学研打造EVD
我国光盘产业从1985年起步,迄今为止,已经具备了6亿张光盘和1500万台影碟机的生产能力。但是,我国DVD等影碟机的核心技术却来自发达国家。
为了打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增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和竞争能力,1999年年底,由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技术处牵头组织,上广电、新科、康佳、厦新、先科、万利达、金正、步步高和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以及原来隶属于信息产业部的电子科学研究院等,投资组建了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刚担任阜国董事长。当时的注册资金为365万元。
2001年1月,阜国拿出了EVD的原理样机,证明系统结构可行;10月,国际电工委员会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65届年会,同意接受中国代表团EVD技术标准的申报;12月底,由杨芙清院士主持,信息产业部和国家经贸委分别通过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鉴定,认为该技术“在数字化家电领域内是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是一项开创性的成果”。
2002年2月,上广电作为EVD的产业化试验基地,开始研制产业化样机,目前已经完成了多台。预计在今年下半年,将投放市场的产业化定型样机也将完成。
EVD将取代DVD
高密度存储光盘和高清晰度影碟机是国际上199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就像DVD取代VCD一样,专家认为EVD作为下一代技术将取代DVD。
EVD与DVD的区别首先是高清晰度,DVD的像素为720×575,而EVD的像素为1920×1080,像素的数量增长了近5倍。它还可以接收数字电视节目,与数字电视(HDTV)相配套;在声音播放上,它既可以达到杜比AC3的环绕声标准,又可以实现高保真的效果,而DVD难以两全;它具有独特的“可擦写功能”,可以直接把节目录制下来,把播出的影视节目直接制成光盘;它还完全和计算机兼容,可直接作为计算机的外接光驱,甚至可以作为计算机的光储存器,通过它把家电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家庭内部的信息化网络;它还可以取代机顶盒,直接与网络相融合,将从有线电视网、卫星和因特网传输来的节目信号,传输到电视机上播放;其节目处理将更灵活,人机的交互功能增强了。
郝杰说,到今年年底,最迟到明年年初,EVD将出现在家电商场的货架上。预计到明年,EVD的产业规模就将达到影碟机的年生产能力1000万台以上,盘片2亿张,相关器件配套生产能力也将超过1000万套。同时,它还将为社会创造几十万个就业机会。
“以技术换技术”的飞跃
EVD对我国光盘、数字压缩、芯片、计算机和电视行业的最大意义是:我国独立拥有其知识产权。这对我国的家电行业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目前,我国每出口一台DVD,就要交给6C组织19.6美元的专利费。而阜国研制的EVD充分考虑了与DVD的兼容,这不仅降低了产业转型成本,还保留了一部分既有的市常其与DVD兼容的部分所支付的专利费仅为目前DVD的三分之一左右,也就是6至7美元。而且,在EVD打进国际市场以后,由于我国独立拥有EVD的知识产权,我国可以与DVD的专利所有人实现“交叉许可”,也就是用我们的EVD的专利换他们的DVD专利。
国际跨国公司已经感受到了中国EVD破土而出的压力,于是不久前宣布推出其“蓝光技术”。对此,郝杰表示,中国EVD目前在物理上支持“红光技术”,光盘存储量达到4.7个G,将来还可兼容“蓝光技术”,使光盘的存储量达到26个G。
上广电权威人士昨天透露,上广电年内将与合作者共同投入巨资,正式启动EVD产业化步伐!
述评:EVD成功的启示——以技术冲破技术壁垒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在原有的关税壁垒与行政壁垒逐步消解的21世纪,知识产权和标准等技术壁垒对占领与保护市场的作用正不断凸显出来,成为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
有数据表明,发达国家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数量已经十倍、百倍于发展中国家,并且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因此,有专家断言,未来世界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这次我国DVD产品在对欧盟出口中受阻,就是发达国家在给我们“上课”:知识产权,不仅仅是几项专利,而是直接关系到国际市场的大门是不是向你敞开,关系到一家企业乃至一个行业的实力和命运。
过去,我们曾经采用“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希望以市场换得高新技术,换得产业的升级换代。事实证明,要想用市场来换取二流、三流的技术还有可能,用市场来换取核心技术是做不到的。
如果我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那只能沦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装配工潮。
所以我们要为中国的EVD欢呼。技术壁垒还是要靠技术来打破。从“以市场换技术”到“以技术换技术”,这是公平的对话,是一个质的飞跃。中国太需要这样的飞跃了,不仅是一个EVD,而是许许多多这样的飞跃!
欢迎光临 茸城热线 (http://bbs.sj.net.cn/)
Powered by Discuz! X3.2